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申报书
2015-06-05 15:13:14 浏览:860

一、 专业定位与目标

(一)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8846威尼斯|官方网站-App Store化学专业是辽宁省化学教师教育的排头兵,是全省中学化学师资的主要输出基地。近年来,本专业紧紧围绕学校“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师教育特色突出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战略定位,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化学人才的新需求,把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化学教育师资和复合型化学人才作为本专业的长期发展方向。

具体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道德素养,能够较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具备先进教育理念,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基础教育化学教学及相关工作的教师,以及能够从事化学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方案

1、坚持“育人为本”的总体思想。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综合能力训练等课程平台构成,使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从师能力、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2、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素养。严格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对学科基础、核心知识的界定,开设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兼顾学生个性发展,按照二级学科开设四个方向性专业发展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空间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学术发展能力;开设学科专业引导、化学实验安全概论、专业英语、化学信息与科技写作、化学专业前沿知识讲座等专业发展课程,将学科素养、创新能力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由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实习等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平台,推进了师范性和专业性融合,提升学生教师教育技能。

4、强化实践育人,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基础-综合-研究三层次实验课程,以及创新训练、工业见习、教育实习见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改革

(一)改革思路及措施

传统的师范专业培养模式中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性与教育性未能很好地融合。一方面,教师教育特色突出不够,使学生到中学竞聘就业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学科专业基础不够宽厚,实验技术技能欠缺,尤其是创新创业意识不足,使学生在进一步深造及到企事业单位就业时受阻。针对以上问题,本专业按照以下思路进行改革:

1、更新理念,明确定位和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确立“以学生为本,重基础,求创新,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理念。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求真务实,对本专业进行明确定位。以“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指导性规范”为基本质量标准,制定科学合理有利于培养目标达成的人才培养方案。

2、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当今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功能。近年来,本专业按照“打破学科界限,突出专业特色,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内容,促进开放共享”的总体思路:首先更新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内容,积极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其次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所有实验全面开放,同时加大研究项目向学生开放的力度,吸收更多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研究,让学生早进课题组、早进团队,通过知名教授的指导,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科研素质;改进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开放式”、“绿色化”、“三结合”、“信息化辅助”等多种实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效促进学生多样化成才。

(二)改革成效

1、构建了教师教育特色突出的具有多元就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该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实施在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材建设、教师学生从师能力和专业素养养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建立了实验教学、创新训练、学科竞赛、毕业论文、实习实训一体化管理的实践教学管理平台。该平台加强了从研究设计性实验到毕业论文的有效组织和团队指导,形成学科交叉型的教学指导团队和兴趣型的学生学习团队,使创新能力锻炼辐射到每一位学生。

三、教学团队

(一)团队整体情况

本专业现有47名专业教师,其中,72.5%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占74.4%,异缘占73%,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50%。专业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先后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十余项,其中两项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突出,近五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项,科研经费总额达1200万元。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二)专业带头人情况

杨梅,教授,硕士生导师,化学化工学院教学副院长,辽宁省普通高校化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组织申报了化学(师范)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长期主讲并主持建设了《仪器分析及实验》校级精品课程,主持两项省级教改项目。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发光分析与生物传感研究。主持并完成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三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SCI收录十余篇。由于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多次被授予8846威尼斯|官方网站-App Store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三)专业主干课运行机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机制

专业主干课程由一批长期从事本科教学、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知名教授、中年骨干教师承担,如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分别由省级教学名师李英俊教授、校级教学名师赫春香教授、大连市优秀专家王长生教授主讲。每门主干课程配备3人以上师资,长期实行团队运行机制、教授负责制度、青年教师助课制度。有计划地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教育研讨会,同时优先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优活动,为本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

四、教学资源

(一)课程建设

课程是专业教育的基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化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分析化学与实验”课程被评为辽宁省优质课程;“有机化学实验”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化工基础”2013年获批辽宁省精品视频建设课程。“仪器分析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化学学科教学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法”均已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

(二)教材及网络课件建设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本专业教师主编了《半微量有机化学实验 》、《微型定量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等符合本专业情况、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教材;作为主编单位参与了国家规划教材《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编写,公开出版网络多媒体课件4套。《半微量有机化学实验》被评为辽宁省精品教材,《有机化学》被评为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三)建设了设备先进、条件优越的实践教学平台

以本专业为主建设的辽宁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高校分子与功能材料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新型材料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平台,现有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其中单价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30多件,10万元以上的设备总值近1500万。其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大型仪器设备的添置为高水平研究性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本专业也加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了虚拟仿真实验室,每门基础实验课都已配齐虚拟实验室教学软件,提高了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四)建立了优质、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

经过多年建设,本专业现有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大连市育明高中、8846威尼斯|官方网站-App Store附属中心等十多个优质、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在提高学生教师教育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协同育人作用。

五、质量保障

(一)管理机制

8846威尼斯|官方网站-App Store在6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有严格教学管理传统。学院立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确立了与本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质量标准,建立了一套由决策指挥系统、管理调控系统、质量评估系统、校内信息反馈系统和校外信息反馈系统组成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对培养方案制订、培养方案实施中的理论课教学、实验教学、集中实践、考试环节及毕业设计等各环节中的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教学管理过程和毕业生质量等方面进行指挥决策、检查评价、信息反馈、整改调控。该管理机制组成及功能如下:


(二)基于质量评价反馈的质量改进

从反馈系统获得的信息来看,学生的意见主要集中于参加创新训练和参加研究型实验课程的机会较少;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也认为本专业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基于上述突出问题,本专业近年来经过广泛调研,制定了更为科学、规范的2014版本科生培养方案:适当缩减了专业主干理论课比例,增加了专业学科素养课程和实验室安全教育必修课,并将实验课程分为基础、综合、研究三层次,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六、建设成效

(一)学生从师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学生从师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在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和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大赛中获奖100多项。2010级廖庄同学和2011级郭巍巍同学在第一和第二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011级张萍同学获得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教学素质大赛特等奖,同年级另外三名同学获得一等奖。2010级高丽芳等4名同学荣获挑战杯第十一届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本专业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省、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目前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一项,省级大创项目12项,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升。2011年以来,本科生参加科研工作共发表论文45篇。2010级甄苗苗和赵月同学、2012级朱浩天同学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Transition Met. Chem.、无机化学学报、应用化学等SCI收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近年来,本专业每年考研录取率都在50%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学校各专业第一,其中2014年考研录取率达65%。我院每年都有20多名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取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所在单位的良好评价。本专业毕业生在参加技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也取得好成绩,1999级以来,已经有四位同学通过考试进入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理化检验工作,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在中学教师应聘中,本专业学生表现突出,2010级杨娇同学、2011级吴博浩同学在与硕士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应聘大连市中山区和甘井子区的教师岗位。

(三)社会声誉佳

本专业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从2005年起化学专业获准在一本B段招生,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毕业生,部分已成为中学特级教师、中学校长等基础教育的骨干,部分成为专家教授级的科研人员,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高考学生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3:1。原则上只接收211院校免试研究生的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所,近几年来都向本专业学生敞开大门,接受我们的保送生。这是对本专业学生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认可。

七、学校推荐意见(略)

附件:辽宁省普通高校优势特色专业申报书